Menu

中国股权落地咨询实战专家

助企业融钱 ·融人 ·融资源

为3000+企业提供股权系统解决方案

股权知识

股权激励的四大误区

发布时间:2022-12-13 14:52:41作者来源:一山红文化

  企业管理是需要花心思去做的事,股权激励也需要反复推敲,斟酌,对当中的知识面越通透,越清晰,做出的股权激励对公司作用越大;而反之,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,反而容易造成负面激励,让企业不如从前。

股权激励的四大误区

  一山红股权咨询团队创始人瞿秀峰老师分享出股权激励的四大误区,如下:

  误区一:将长期激励与中短期激励混为一谈

  常有企业管理者会问:“既然给了这部分员工股权,他们的固定薪资是不是能减少?”很明显,他们问出这样的问题,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长期激励和中短期激励。

  如今,员工的薪酬结构普遍分为中短期薪酬激励和长期薪酬激励。

  中短期薪酬激励主要指基本工资、年度奖金等,用于回报员工现期或上年度对公司的贡献。

  长期薪酬激励则是对员工未来贡献的回报,股权激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方式,是对员工未来推动公司业绩的激励。

  换句话说,在员工的薪酬结构中,股权激励应该是一种增量,不能被视为员工当前奖金和现金薪酬的一部分。企业更不能高估所授股权的价值,停止对员工中短期薪酬激励的调整,甚至变相降薪。

  那么,员工的中短期薪酬激励和长期薪酬激励的比例该怎么定呢?一般来说,员工职级越高,长期薪酬激励的比例就越高。

  误区二:股权激励一次性做到位

  有的企业管理者出于好意,想一次性把股权激励做足做到位。

  “我的员工在前面困难的时候跟着我,大家都很努力、很辛苦。这次推行股权激励,想把总量做多点,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多分点。”

  企业管理者的这种善意难能可贵,也值得倡导。不过,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,股权激励计划的制订与企业发展目标和阶段息息相关。

  在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内,组织发展是动态的,在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下,不同人才发挥的效用是不一样的。如果企业想一劳永逸,一次性定好股权激励计划,激励效果往往不如人意,甚至适得其反。

  从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来看,许多上市公司在其市值崛起的过程中往往实施了多期股权激励计划,很好地展现了“小步快跑、多次授予”的长期激励理念。

  误区三:工具选择依样画葫芦

  有的企业管理者看到其他企业做了股权激励,效果也还不错,就想着自己公司是不是也做个一模一样的激励模式。

  “我了解到我们地区的另一家公司跟你们合作,做了一个股权激励,他们现在很好招人,我们也做和他们一样的股权激励吧。”

 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。

  做股权激励的时候,技术层面的操作不难掌握,现在互联网时代,信息这么发达,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里就能查到各种各样的股权激励方案。但是,抛开自己企业的具体需求,简单地照搬这些“成品”方案,很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。

  这就像一个人想保持身体健康,有的人在南方,南方天气热,容易上火,可能适合吃些下火的食物;有的人在北方,冬天天气寒冷,就需要吃点暖身的,来对抗冬天的寒冷。

  股权激励工具也是这样,需要对公司的内部结构、资产规模、公司发展阶段等进行调研,要作出具体的分析,同时还要考虑到股权当中的不同工具,对现有股东股权的稀释啊、对公司现金流的补充啊、给激励对象带来的资金压力、所涉及的权益风险等等。

  误区四:激励对象一视同仁

  “我们做一次股权激励,想把公司所有人都包含上,大家条件都一致,是否可行?”

  如果企业要这么做,当然可行。但是,股权激励稀缺性和激励性的效用将会减弱。

  在股权激励实践中,激励对象可以包括公司的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、核心技术人员、核心业务人员,以及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。

  从现有的大批案例看,我们发现公司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/业务骨干是股权激励的重点对象。

  不过,需要提醒的是,由于激励对象所处岗位的异质性,如果把激励对象都放在同样的层面进行激励或考核,吃“大锅饭”,股权激励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,甚至挫伤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。

  所以,分层分类进行激励,也是把股权激励做正做实的重要基础。一般来说,公司可以根据激励对象的任职时间、所处岗位、出资能力、国籍,以及公司期望给予的激励水平等因素,来确定激励力度和模式。

  团队大于个人,现在是合伙人时代,股权激励必然是趋势,但是怎么做,非常值得我们花心思。

在线咨询
服务热线
扫一扫

微信咨询

联系我们请加微信:
13823296976
加微信,询方案
x